相關詞:廣漢
廣漢翻譯案例---語通全球翻譯公司
廣漢市位于四川中部成都平原,南距成都市23公里,為德陽代管的省轄縣級市。全市幅員面積538平方公里,市政府駐地雒城鎮。古代曾稱為雒縣、雒城。 ==歷史== *秦朝時為雒縣。雒縣因雒水流經縣境而得名,故城在今北外鄉境五里巷。 *西漢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廣漢郡,轄13縣。西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十三州刺史,此為益州,刺史治雒。 *新莽時期(9年至23年),改益州為庸部,部牧駐雒縣。 *東漢光武帝建武十二年(38年),復置益州和廣漢郡,雒縣同時為廣漢郡郡治和益州州治。直到185年劉焉出任益州牧時,將州治定在了附近的綿竹,其后又因大火搬遷到成都。 *三國時期,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魏滅蜀,從益州中分出梁州。廣漢郡改屬梁州,雒縣仍為郡治。 *東晉時期(317年至420年),廣漢郡仍屬梁州,雒縣為郡治。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蜀郡為益州。次年,分雒縣置什邡縣。 *元世祖中統元年(1260年),復置漢州,領什邡、德陽、綿竹3縣,撤銷雒縣建制,由漢州直轄原雒縣地區,以原雒縣為州治。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明玉珍在蜀稱帝,建立大夏國,復置雒縣。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滅大夏國。同年,省雒縣入漢州,仍領三縣。明末,張獻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權,建置沿舊。 *清朝|清初,仍如明制。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降漢州為散州(單州),不再轄縣,隸屬成都府,沿襲至民國元年。 *民國2年(1913年),改漢州為廣漢縣(緣廣漢郡而名),屬川西道(次年改為西川道)。 *1953年7月,廣漢縣改屬溫江專區。1960年4月29日,什邡、廣漢合縣,仍名廣漢縣。1963年1月1日,廣漢、什邡分縣。 *1983年劃入成都市,同年8月,德陽市建立,廣漢縣劃屬德陽市。 *1988年2月,撤銷廣漢縣,建立廣漢市,為四川省轄縣級市,由德陽市代管。 ==行政區劃== *轄20鎮4鄉 *鎮:雒城、金輪、興隆、南豐、新華、小漢、連山、松林、金魚、和興、三水、萬福、新豐、向陽、廣興、南興、三星、新平、高駢、西高 *鄉:北外、西外、東南、雙泉 1980年,廣漢向陽公社在全國第一個摘掉人民公社牌子,建立向陽鄉,被稱為“中國農村改革第一鄉”。 ==地理== *全市域屬都江堰自流灌區,域內平原面積占92.3%,淺丘占7.7%。 境內松林鎮、雙泉鄉為丘陵低山地段,平壩因近代河流的長期切割,河間出現長堤形埂子,由西北邊境流入的青白江、鴨子河、石亭江、綿遠河及其支流白魚河、蒙陽河等,形成六河六埂、槽埂相間的地形。全境東西長36.2公里,南北寬27公里,總面積538.28平方公里,其中平壩占92.33%。 *與成都市青白江區、金堂縣、彭州市、德陽什邡市、旌陽區、中江縣接壤。 ==經濟== *國內生產總值55.4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9481元,財政總收入3.0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62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47元。(2002年數據) *三次產業比例為18.2:43.7:38.1。 *“四川省經濟綜合實力十強縣”,也是全省首批“小康縣”之一。 ==人口== *總人口58.2萬,漢族524000人,占總人口的99.91%。 ==交通== 廣漢位于成德綿經濟帶中心地段,地理位置優越。108國道、成綿高速公路及寶成鐵路從境內穿過。距離成都市區僅23公里。 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及其機場座落于廣漢近郊,學院是中國培養民航飛行員的骨干院校。 ==旅游== *三星堆遺址:三星堆遺址為殷商時期古蜀國都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旅游景區。 *金雁湖 廣漢市金雁湖屬現代歐式園林格調,占地800余畝,三面環水,森林茂密,飛禽群集,水生植物豐盛,那200畝寬的天然大湖還有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同時也是市區最大的公園。 *龍居寺 廣漢龍居寺是四川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位于廣漢市近郊。據記載:龍居寺“相傳為唐代禪宗八祖大寂禪師馬祖道一創建的佛寺”,寺廟常年香火鼎盛,寺內中殿有壁畫10幅,內容為佛教故事,繪佛像、十二圓覺菩薩、七十二門徒、供養人像等。筆法靈巧,線條工細柔和。菩薩面有胡須,各持器物,兩旁神將諸天,神情都很生動。壁畫頂部是瀝粉貼金的樓臺亭閣,輝煌壯麗。據西壁題記,為明成化二年(1466)所繪。 ==外部連結== {{廣漢市行政區劃}} {{四川行政區劃}} Category:廣漢市| Category:德陽區縣市|市 Category:四川縣級市|德陽 de:Guanghan en:Guanghan fr:Guanghan ja:広漢市 ko:?? ? no:Guanghan pl:Guanghan vi:Qu?ng Hán war:Guanghan
BaiDu
市情簡介 古雒城門廣漢市屬四川省“擴權強縣”試點市、四川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至今遺留有較豐富的名勝古跡,其品位和旅游開發價值很高。有聞名于世界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四川省三大國際旅游精品之一的“三星堆古文化遺址”;還有古雒城城墻、銘文磚墻基,金雁湖、房湖公園、明代古寺廣漢龍居寺、始建于唐天寶年間的廣漢東禪寺、廣漢文廟、漢代古墓群、古樹等。
廣漢市地處四川“成—德—綿”高新技術產業帶中心地段,是成都都市圈的重要部份,具有優越的投資環境。108國道、京昆高速公路、成都第二繞城高速和寶成鐵路、成綿樂城際鐵路、廣岳線縱橫全境(廣岳鐵路起點),境內每百平方公里擁有等級公路78公里;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坐落近郊,是中廣漢市區一隅國唯一一所培養民航飛行員的高等院校,其機場可起降波音737飛機,距西南國際航空港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僅50公里,均為高速公路,乘汽車最快只需20余分鐘。廣漢擁有程控電話容量12萬門,有35千伏安以上變站9座,由省網直接供電,天然氣日供氣量達19萬立方米以上,自來水日供水量達10萬噸以上。全市域屬都江堰自流灌區,域內平原面積占92.3%,淺丘占7.7%,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全市先后實現了村村通公路、電話。歷史沿革 市區夜景秦朝時為雒縣。雒縣因雒水流經縣境而得名,故城在今北外鄉境五里巷。
西漢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廣漢郡,轄13縣。西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十三州刺史,此為益州,刺史治雒。
新莽時期(9~23年),改益州為庸部,部牧駐雒縣。
東漢光武帝建武十二年(38年),復置益州和廣漢郡,雒縣為廣漢郡屬縣。
三國時期,魏元帝景元四年(283年),魏滅蜀,分益州為梁州。廣漢郡改屬梁州,雒縣仍為郡治。
東晉時期(317~420年),廣漢郡仍屬梁州,雒縣為郡治。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蜀郡為益州。次年,分雒縣置什邡縣。
元世祖中統元年(1260年),復置漢州,領什邡、德陽、綿竹3縣,撤銷雒縣建制,由漢州直轄原雒縣地區,以原雒縣為州治。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明玉珍在蜀稱帝,建立大夏國,復置雒縣。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滅大夏國。同年,省雒縣入漢州,仍領三縣。明末,張獻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權,建置沿舊。
清初,仍如明制。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降漢州為散州(單州),不再轄縣,隸屬成都府,沿襲至民國元年。 民國2年(1913年),改漢州為廣漢縣(緣廣漢郡而名),屬川西道(次年改為西川道)。
1950年屬綿陽專區,1953年改屬溫江專區,1960年什邡縣并入,1963年析出復置什邡縣,1983年劃入成都市,同年劃屬德陽市。1988年撤縣設市。
1997年,廣漢市面積538.3平方千米,人口56.4萬,轄19個鎮、5個鄉:雒城鎮、三水鎮、連山鎮、南興鎮、高坪鎮、向陽鎮、小漢鎮、金輪鎮、興隆鎮、新豐鎮、新華鎮、萬福鎮、新平鎮、和興鎮、松林鎮、金魚鎮、三星鎮、南豐鎮、廣興鎮、西外鄉、東南鄉、北外鄉、雙泉鄉、西高鄉。市政府駐雒城鎮。
2000年,廣漢市轄20個鎮、4個鄉:雒城鎮、三水鎮、連山鎮、高坪鎮、向陽鎮、小漢鎮、金輪鎮、新豐鎮、興隆鎮、新華鎮、萬福鎮、和興鎮、松林鎮、金魚鎮、新平鎮、南豐鎮、廣興鎮、三星鎮、南興鎮、西高鎮、北外鄉、東南鄉、雙泉鄉、西外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577298人,其中: 雒城鎮 101755 、三水鎮 35124 、連山鎮 28815、 高坪鎮 25170、 南興鎮 29349、 向陽鎮 16136 、小漢鎮 21548 、金輪鎮 19512 、新豐鎮 26136 、興隆鎮 25249 、新華鎮 21492、 萬福鎮 14280 、和興鎮 18912、 松林鎮 19476、 金魚鎮 26615 、新平鎮 13566、 南豐鎮 19467 、廣興鎮 18502、 三星鎮 14748 、西高鎮 16520 、北外鄉 19302 、東南鄉 19966 、西外鄉 14660、 雙泉鄉 10998。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滿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2004年,廣漢市轄20個鎮(雒城、三水、連山、南興、萬福、新平、和興、松林、高坪、向陽、小漢、金魚、三星、南豐、金輪、興隆、新豐、新華、廣興、西高)、4個鄉(東南、北外、雙泉、西外)。
2005年2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2005]27號)批復同意廣漢市人民政府機關辦公駐地由雒城鎮漢口路102號遷至雒城鎮天津路108號。
2005年,廣漢市轄20個鎮、4個鄉:雒城鎮、三水鎮、連山鎮、高坪鎮、南興鎮、向陽鎮、小漢鎮、金輪鎮、新豐鎮、興隆鎮、新華鎮、萬福鎮、和興鎮、松林鎮、金魚鎮、新平鎮、南豐鎮、廣興鎮、三星鎮、西高鎮、北外鄉、東南鄉、西外鄉、雙泉鄉。
2006年4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6]13號)批準:同意廣漢市鄉鎮行政區劃建制由原來的20個鎮、4個鄉調整為17個鎮、2個鄉。具體批復如下:
一、撤銷雙泉、東南2個鄉和廣興、萬福、三星3個鎮。
二、擴大4個鎮的行政區域。
將原雙泉鄉所屬行政區域并入連山鎮。連山鎮政府駐連山場。
將原廣興鎮所屬行政區域并入向陽鎮。向陽鎮政府駐向陽場。
將原萬福鎮、東南鄉所屬行政區域并入新豐鎮。新豐鎮政府駐新豐場。
將原三星鎮所屬行政區域并入南興鎮。南興鎮政府駐南興場。
廣漢郡轄縣古今演變
以下資料參考《西漢地經》,對當時屬于廣漢郡的縣、道、屬國等的地名和今天所在的行政區劃做對比。
成都市青白江區屬益州廣漢郡新都縣新都縣為益州廣漢郡新都縣金堂縣屬益州廣漢郡雒縣德陽市旌陽區為益州廣漢郡綿竹縣中江縣屬益州廣漢郡綿竹縣羅江縣屬益州廣漢郡綿竹縣廣漢市為益州廣漢郡雒縣什邡市為益州廣漢郡什方縣綿竹市屬益州廣漢郡綿竹縣綿陽市涪城區、游仙區為益州廣漢郡涪縣三臺縣屬益州廣漢郡郪縣鹽亭縣屬益州廣漢郡涪縣安縣屬益州廣漢郡涪縣梓潼縣為益州廣漢郡梓潼縣北川縣屬益州廣漢郡涪縣平武縣屬益州廣漢郡剛氐道,含益州廣漢郡剛氐道、甸氏道江油市屬益州廣漢郡涪縣廣元市市中區、元壩區、朝天區屬、含益州廣漢郡葭明縣青川縣屬、含益州廣漢郡白水縣劍閣縣屬益州廣漢郡葭明縣遂寧市市中區屬益州廣漢郡廣漢縣蓬溪縣屬益州廣漢郡廣漢縣射洪縣屬、含益州廣漢郡廣漢縣大英縣屬益州廣漢郡廣漢縣九寨溝縣屬益州廣漢郡陰平道重慶市潼南縣屬益州廣漢郡廣漢縣陜西省漢中市寧強縣屬益州廣漢郡白水縣甘肅省隴南市文縣北部都尉陰平道,廣漢屬國行政區劃 轄16個鎮(雒城、三水、連山、南興、新平、和興、松林、高坪、向陽、小漢、金魚、南豐、金輪、興隆、新豐、西高,原萬福鎮并入新豐鎮,原三星鎮并入南興鎮,原廣興鎮并入向陽鎮,原新華鎮并入小漢鎮),2個鄉(北外、西外,原東南鄉并入新豐鎮,原雙泉鄉并入連山鎮)。地理資源地形地貌 廣漢市區一隅廣漢市地處成都平原東北部龍泉山脈西麓,為沱江沖積平原地帶。地勢由西北向東南緩傾,以平原為主;東部有淺丘,占全市面積的7.7%。海拔一般在450—590米。
境內松林鎮、雙泉鄉為丘陵低山地段,平壩因近代河流的長期切割,河間出現長堤形埂子,由西北邊境流入的青白江、鴨子河、石亭江、綿遠河及其支流白魚河、蒙陽河等,形成六河六埂、槽埂相間的地形。全境東西長36.2公里,南北寬27公里,總面積538.28平方公里,其中平壩占92.33%。森林資源 全市有林業用地6928.7公頃,四旁樹折合面積1732.85公頃,按林地類型分:有林地6209.4公頃,疏林地103.8公頃,未成林造林地37公頃,無林地543.7公頃,難利用地40.2公頃;按經營類型分:公益林面積2881.7公頃,商品林面積3044公頃,兼用林面積962.8公頃,難造林地40.2公頃。全市林業用地率12.3%,森林覆蓋率11.3%,綠化覆蓋率14.67%,全市活立木總蓄積21.07萬立方米,其中用材林蓄積為67042立方米,防護林蓄積為98960立方米,薪炭林蓄積100立方米,特用林蓄積333立方米,疏林地蓄積1241立方米,散生木蓄積和四旁樹蓄積43045立方米,雜竹折合重量101990為噸。土壤資源 廣漢市境內土壤的成土母質為基巖風化物和松散堆積物兩大類。平壩地區為第四系松散堆積物,丘陵地區為基巖風化物。主要土屬是灰棕沖積水稻土,占總耕地的48.72%,其主要土種為半沙泥田和二泥田,占74.36%。質地屬中壤一重壤土,托水托肥,水分滲透適中,水氣熱協調,有機質與全氮含量及有效磷、有效鉀成分等均豐富,為市內高產穩產農田。灰色沖積水稻土稍次,占總耕地的10.60%,主要問題是土壤滲漏較大,但也是多年培育出的良好水稻土。再積黃泥水稻土又次之,占總耕地的21.96%,這種土屬由于土質粘重,保水性強,但耕性不良;灰棕沖積土占耕地的8.43%,由于沙性重,保水保肥力差,只宜旱作,易受旱災;紅紫泥土分布在松林、雙泉兩鎮、鄉的丘陵坡面上,占總耕的4.55%。
全市耕地,平壩地區占95%,多數土層深厚,適宜農作物生長,地勢平坦,機械作業便利。土層厚度大于100厘米的占總耕地的7.43%,小于30厘米的僅占總耕地的1.5%。大部分土壤或重壤,耕性好,適耕期長,宜種范圍廣,保肥供肥性能較好。據測定,質地為中壤土的占耕地面積的37%,重壤土占26.2%,輕粘土占18.5%,輕壤土占9%,砂壤土占9.3%。
土壤反應以微酸性、中性為主。全市微酸性土壤占43.8%,中性土壤占39%,微堿性土壤占15.4%,堿性土壤占1.8%,適于多種農作物生長。
土壤共分七級。一級主要是灰棕二泥田、灰色二泥田等土種,占總耕地的27.11%。二級主要有黃泥田、灰棕泥田、灰色半沙泥田等土種,占耕地面積的49.12%。三級主要有灰棕沙田、灰色沙田、白鱔泥田、紅紫泥田以及各種漕田等,占總耕的14.49%。四級主要有灰棕漏沙田、樓板田、灰色漏沙田、紫色沙田、灰色及灰棕沙土、姜石黃泥土等土種,占總耕地的6.45%。五級、六級土種占總耕地的2.83%。七級為坡面陡峻、坡度大于20度、沖刷嚴重、土層淺薄的土種,占土地總面積的1.6%,多系荒坡,未計入耕地。礦產資源 (1)現廣漢境內基本無地下礦產資源(除有少量天然氣)。
(2)有三個淺丘鄉鎮,經勘查有地下礦泉水資源。
(3)除去以上二種資源外其它資源只有河沙資源和粘土資源等。水利資源 廣漢市位于成都平原東北部,面積大,地下水類型多樣復雜,儲存量和補給量相對較為豐富。境內四條大河湔江(鴨子河)、綿遠河、石亭江、青白江均屬沱江水系,地表水資源較為豐富。經濟發展 河岸風光堅持以工業跨越發展為重點,全市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各項建設有序推進。
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廣漢市始終堅持把工業發展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產權制度改革,集中力量抓工業經濟的發展,工業取得長足進步,形成了以川油宏華為龍頭的石油機械制造業和以蜀中制藥為龍頭的制藥業兩個配套的產業集群,機械、醫藥、化工行業增加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81%,民營和股份制經濟占到全市經濟總量的96%以上。廣漢市的經濟開發區是省級工業開發區之一。目前,開發區正在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在開發區的帶動下,全市工業經濟保持持續快速增長,2007年,全市規模以上企業達到200家,年銷售收入上億元的企業達到27家,上5億元的企業達到5家,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增加值33.8億元、銷售收入135億元、利潤10.8億元、利稅13.9億元。
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全市現有國家、省、德陽市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50多家,形成了優質糧油、蔬菜、水果、花卉苗木、食用菌和優質畜禽、水產品、中藥材等生產基地,創建了30多個農產品知名品牌,川糧米業的“川糧牌”商標2007年被評為中國名牌。廣漢市先后被列為全國100個創建無公害農產品(蔬菜)生產示范基地縣之一,全國園藝產品(蔬菜)出口創匯示范區,省優質水稻、優質油菜和優質蔬菜基地縣(市)。
城市建設穩步推進。近年來,廣漢市按照“突出重點、完善功能、加快建設”的思路,加快推進城市建設。目前,廣漢市通過“滾動開發,逐步推進”的模式,加快推進城北新區建設,按照市場化的思路,引進民間資金開發城東片區,同時抓好鴨子河古蜀文化休閑觀光風景帶建設。城市建設帶動了商品房開發,2007年,在建樓盤18個,商品房預售面積34.52萬平方米。廣漢市城市迅速擴大,建成區面積已達21.7平方公里,已逐步形成中等城市規模。
文化旅游業發展迅速。廣漢市以三星堆為龍頭的旅游業發展很快,并努力將三星堆建成一流的文化旅游景區。通過整合旅游資源,發掘古蜀文化、三國文化和農村改革歷史做好旅游文章,以奧運圣火傳遞活動和"保保節"、松林桃花節等帶動旅游發展,2007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238萬人次,旅游業綜合收入達到17.6億元。與旅游相關的配套設施健全,餐飲業發達,境內有大小酒店數十家。
2008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5億元,財政總收入14.98億元,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691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83元;全年招商引資35.7億元。09年,廣漢市全市GDP 152.55億,增速14.6%。2010年全市GDP達到175億元,財政總收入24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10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7%、35.1%和25%。文化教育 本科類大學;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亞洲最大、世界知名的“藍天大學”中國民航飛行員搖籃 中國90%以上的的民航飛行員畢業于此);四川廣漢速記秘書學院。
飛院學子職業類大學院校;四川航天職業技術學院(隸屬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七研究院)及廣漢市廣播電視大學。
國家級示范高中;廣漢中學
省級示范高中;金雁中學
德陽市示范高中;廣漢六中
普通高中;廣漢四中(與廣漢二中合并)。
市區普通中學(初中);雒城二中;雒城三中;廣漢市光華雙語學校,七一中學;宏華外國語學校。
市區小學;雒城一小,雒城二小,廣漢市實驗小學,雒城四小,雒城九小。
省級重點中專----廣漢市職業中專技術學校,交通運輸 公路:108國道、成綿高速公路貫穿全境;成都第二繞城高速在建;北新大道延長線(天星大道)在建;成德快速路在建。
鐵路:寶成線貫穿南北;成蘭鐵路在建;成綿樂城際鐵路在建。
航空:航空方面,有中國民航飛行學院機場(廣漢機場),現今還承載著一定的航空任務,在08年汶川大地震中機場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運輸了很多傷員和救災物資!旅游資源 廣漢市旅游資源豐富,是國家級旅游城市。知名旅游景點有:
三星堆遺址及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三星堆遺址為殷商時期古蜀國都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AAAA級旅游景區。
段家大院:
段家大院古樸凝重的建筑風格,淳厚濃郁的民俗情調,樸真自然的生態環境,豐富深沉的文化內涵,匠心獨運,風情別具,堪稱川西古典民居的典范。
房湖公園:
房湖公園是唐代名相房琯貶任漢州刺史時所建。占地528000平方米,在川西各縣中均屬罕見。園內古色古香,既有蘇州式園林小巧玲瓏的特色,又有巴蜀園林中古風的神韻。
龍居寺古壁畫龍居寺:
廣漢龍居寺是四川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位于廣漢市近郊。據記載:龍居寺“相傳為唐代禪宗八祖大寂禪師馬祖道一創建的佛寺”,寺廟常年香火鼎盛,寺內中殿有壁畫10幅,內容為佛教故事,繪佛像、十二圓覺菩薩、七十二門徒、供養人像等。筆法靈巧,線條工細柔和。菩薩面有胡須,各持器物,兩旁神將諸天,神情都很生動。壁畫頂部是瀝粉貼金的樓臺亭閣,輝煌壯麗。據西壁題記,為明成化二年(1466)所繪。
廣漢東禪寺:
位于廣漢市郊區興隆鎮東禪寺村,屬川西罕見的佛道儒三教共榮的大寺廟,自古就有“川西第一禪寺”之說。南臨成都50公里,距舉世聞名的廣漢三星堆古遺址區15公里
廣漢金龍湖
金龍湖位于廣漢市東部金魚鎮龍馬村,距市區6公里,占地面積500余畝,游客乘車從三星堆15分鐘便可到達。 金龍湖以"五島"、"二亭"、"三橋"而著稱。置身金龍湖,"勝入仙境"。金龍湖投資的二期工程--后湖區建設項目即將開工,計劃興建生態觀光園區竹海、森林博物館、天然泳池、人工沙漠、兒童游樂場、別墅區、休閑娛樂區。
廣漢炳靈寺
金雁湖公園炳靈寺原名炳靈宮,位于廣漢市區北郊,始建 于明朝正統之前,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寺內殿宇規范,院落重重,眾星拱月,氣象巍峨。現存有炳靈寺山門、天王殿及大佛殿、鎣華祖師殿、三圣殿、觀音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方丈室、炳靈王祠等建筑,是一處具有豐富的佛教文化內涵和川西地方特色的旅游勝
金雁湖
廣漢市金雁湖屬現代歐式園林格調,占地800余畝,三面環水,森林茂密,飛禽群集,水生植物豐盛,那200畝寬的天然大湖還有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同時也是市區最大的公園。
老君觀
廣漢市老君觀,位于廣漢市老城區東南隅,距市區僅5公里,是在原有清代建筑群“益蘭祠”內重建的一座規模較大的道觀,也是目前廣漢地區最大的道觀。廣漢習俗 保保節:
廣漢保保節是由民間傳統“游百病”和拉“保保”的習俗演變而成的。歷近三百載,至今尤盛。每年正月十六,在廣漢的兩個公園里。即房湖公園及金雁湖公園舉行保保節。用拉保保這種方式來乞求小孩能平安的成長。是當地很有影響力的一個民間習俗,每到這天都要萬人空巷地出門游玩,為孩子拜干爹,結干親家,也就是"拉保保"。“保保”即是干爹。
保保節是川西平原上一個很有影響力的節日。每年這個時候,來自全國各地乃至海外的游客都會來廣漢參加保保節圣會。特色建筑 廣漢龍居寺廟房湖公園廣漢文廟
廣漢市房湖公園欞星門,古城墻等廣漢名人郭 賀 字喬卿,雒縣(今廣漢)人。其學識淵博,道德高尚,漢明帝時任侍中、尚書仆射、荊州刺吏等職。政聲好深得百姓愛戴,荊州民眾有歌云:“厥德仁明郭喬卿”。漢明帝視察南方,特褒揚郭賀“賜三公服,去襜露 冕,使百姓見之,以彰有德”。意即讓百姓看見他的容貌和衣服。這既是最高統治者給他的殊榮,也體現了百姓對他的愛戴。病逝后,天子痛恤,賜錢30萬。郭 玉 雒縣人,東漢和帝劉肇時的太醫丞校尉,西漢末年蜀中名醫涪涪的徒孫。醫術精湛,醫德高尚。郭玉未到宮中前,在民間行醫。當時,漢和帝的貴妃小腹左邊有一包塊,疼痛時膨脹如養病拳,手足疲軟,不省人事,宮中太醫無能為力。于是,和帝令太監去廣漢郡請名醫郭玉。郭玉到宮中后,漢和帝親自測試脈理,叫他隔著簾幃為兩個“女人”的手摸脈,郭玉正確地判斷出有一只手是男人的,后又治好了得疑難病的宮妃,漢和帝才同意為貴妃治病。貴妃的病,經郭玉診斷后,藥到病除。漢和帝見郭玉確是醫術高明,將他留在宮中,封為太醫院的太醫丞。張邦伸 字石臣,號云谷,清乾隆丁已三月初八日生,漢州張家后營(今廣漢新平鎮人)。乾隆己卯科舉人,會試大挑一等。任輝縣縣令時,力治劣紳污吏;任光州州判時,賑濟作到“無爛無遺”,了結積案3800余件,無一上訴;任襄城知縣時,按有車馬者分輪次派差以均勞役,官民稱善。《漢州志》記載張邦伸治績為“政理民和,案牘清簡”。因為官政績政聲好,上司曾推薦他升任汝州或鄭州,然他以母疾告養,力辭歸田,時年45歲。回歸故里后,助修文廟,賑濟族中窮人。他好為詩,約四千余篇,現僅存《云谷詩鈔》八篇于世。共著有《全蜀詩匯》、《唐詩正音》、《繩鄉紀略》、《云棧紀程》、《云谷文鈔》、《錦里新編》等共17部95卷,是漢以來今廣漢地區的多產作家之一。卒于嘉慶癸亥十一月二十五日,終年67歲。張懷泗 字環浦,號臨川,晚稱棗核老人,今廣漢北外鄉人。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中舉人,先后任懷來、順義、宛平知縣,因生性磊落,剛直不阿,被免官職。返鄉后居住今北外鄉斑竹園老宅。李調元曾去拜訪,并題“蘭花深處別開門,中有幽人自樂園”于其室壁上。他也以“獨木橋邊垂釣影,百花叢里讀書聲”自吟詠,鄉居生活,悠然意遠。他以經史授生徒,主講漢州講道書院,向學生講孔、孟、程、朱之學,三十六年無倦色。向他求教者上千,學有成者過百,列朝為官者逾十。張懷泗是四川著名的書法家,現有真跡流傳于世。著有《榴榆山館詩鈔》、《抱經堂今古文集》、《安西聞所聞》、《揚詩見所見》等三十余卷。主修嘉慶《漢州志》四十卷。他晚年清貧,怡然自樂,不以為病。尚書湯敦甫使蜀,以“談笑春風,精神秋月,文章余事,道德初心”書贈之。安晉彥 號碩朋,別號伯威,廣漢雒城鎮人。1923年入廣漢職業學校,在進步教師李向高(中共黨員)的介紹下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6年考入廣漢師講習所。畢業后,1930年春到廣漢女子中學任稽查,在教師李司克(中共黨員)的影響下轉為中共黨員。“廣漢起義”前夕,安同李司克四次深入到泥、木、解工人群眾中做動員組織工作;通宵達旦刻印文件、傳單、標語,為起義作準備。1930年10月起義當晚,安負責在警察局后面草房放火。26日和宣傳隊員們在街頭貼出蓋有“廣漢縣蘇維埃政府”印章的布告和“打倒軍閥割據的非法統治!”“建立人民民主的蘇維埃政權!”“打倒帝國主義!”“實行土地改革!”“共產黨萬歲!”等標語。并在主要街口安放桌凳,登臺向群眾宣講黨和紅軍的政策。起義軍從廣漢出發,經什邡,轉戰綿竹等地,安沿途開展宣傳活動。起義失敗后,為保存力量,黨組織令其轉移,安同兩名宣傳員回到廣漢北外他舅父家隱蔽。兩天后安不顧個人安危,同舅父外出探視情況,不幸被捕。其舅父立即轉回告訴在家的二人轉移。
安在獄在,經受嚴刑拷打,始終不屈,視死如歸。1930年12月4日英勇就義,年僅20歲。1950年5月,川西行政公署批準為革命烈士。繆嘉文 字景吾,1902年2月9日生于今廣漢向陽鎮。1926年畢業于四川大學工學院。1927年任廣漢縣實業局長,并創辦廣漢繅絲廠、沙河橋農場。1928年被四川省實業廳委任四川省特派員——京(南京)滬實業調查員,領隊赴京、滬、江、浙等地考查。回縣后兼第一平民工廠廠長,又興辦大米加工廠、火力發電廠。“九一八”事變后,奮志從軍,先后任川軍一二五師團附政訓員、旅政訓員、一二四師政訓處長等職。“七七”事變后,川軍奉命出川抗日。繆在出發前回家安排家事,適逢母親重病,家人勸阻其緩行,他說“國難當頭,匹夫有責。我們當軍人的保衛祖國是我們的天職。”并囑家人善侍母親,次日便隨軍出征。
1937年冬,繆嘉文從山西前線寄信回家說:“近月余來,我們部隊連續在榆次、陽泉、壽陽、娘子關一帶與日寇作戰,將士們士氣高昂,十分驍勇,幾次沖入敵軍陣地用刺刀與敵人拼殺,大滅了日寇的威風………但武器裝備太差,人員傷亡很大,我們每個中國軍人都抱有為國犧牲的信念,就是犧牲了也是光榮的。”1938年春,從前線寄給家里的信說:“我們部隊已進駐滕縣附近,深受老鄉們的愛戴,支援物資,殺豬慰勞,給我們官兵很大鼓舞,增添了我們的勇氣和信心。”3月17日,繆嘉文在保衛滕縣的戰役中為國捐軀。1947年,國民政府聯合勤務總部撫恤部,將繆嘉文列入《中華民國忠烈將士姓名錄》。戴季陶 戴 傳賢(1891~1949),中華民國時期國民政府考試院院長。原名良弼、傳賢,字季陶,筆名天仇。1891年1月6日(清光緒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六)出生于今廣漢雒城鎮花市街。祖籍浙江吳興,其高祖戴敏勤入川經商,定居漢州,在中西街開碗鋪,世繼其業。其父戴小軒兼業中醫外科。戴季陶六歲在漢州入私塾讀書,1902年赴成都求學,1905年去日本留學,就讀于師范學校,后入東京大學法科,1909年回國,同年加入同盟會。1912年任孫中山秘書。1917年起,歷任廣州護法軍政府法制委員會委員長、大元帥府秘書長、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及常務委員兼宣傳部長、國民政府委員和考試院院長、國史館館長等職。
1935年,戴季陶因公務回川,于5月31日趁便返回廣漢探親掃墓。在縣逗留四天,住其外甥宋雨村家。戴身著長袍,拜見親友作揖打拱,祭祖掃帚墓三跪九叩,在去看望他的幼年教師胡俊清以及在黨政軍歡迎他的場合,均行跪拜禮。是年10月,戴贈給廣漢《萬有文庫》兩套及其他書籍共4000余冊。1938年回廣漢時,又贈與縣圖書館一些書籍。
1941年,戴季陶倡導編纂廣漢縣志,敦聘國立編譯館鄭鶴聲、康清柱等組成調查團,于6月下旬到達廣漢。由向朝清、向伯高、李茂青、張緒英等91人成立調查委員會,按自然、政治、黨務、軍警、經濟等分設調查組。次年,《廣漢調查報告》除地理篇外,均已完成,但未出版。1981年,新修縣志工作開始后,曾多方查找當年的《廣漢調查報告》稿,未獲。
1948年底,戴季陶應宋子文之約,攜眷飛往廣州,住東園寓所。次年2月11夜,服安眠藥自殺。其子戴家秀(安國)扶柩回川,葬于成外西棗子巷墓地。
中華國旗歌
根據已知資料,國旗歌至晚在1948年就已經成為中華民國境內升降旗演奏樂曲。而臺灣的電影《八百壯士》里就有吹奏國旗歌的場面,此時為1937年。
《明報月刊》記載,1930年開始,國民政府一方面以黨歌代國歌,另一方面責成教育部征集國歌。教育部多次征集,均未有滿意者。1936年再度征集,共有1700人應征,稿件3000多件,其中包括了黃自的歌譜。國民政府雖不滿意該歌曲作為國歌,但又不忍舍棄,故以戴傳賢填詞,定為國旗歌,升降旗時候演唱。1937年國民政府中常會正式定黨歌為國歌,但在升降旗時,卻奏國旗歌。一方面國民政府不能放棄孫中山遺訓,另一方面又欣賞黃自的歌譜,是故為兩難之下,采取此辦法。
歌詞
山川壯麗、物產豐隆,炎黃世胄,東亞稱雄。
毋自暴自棄,毋故步自封,光我民族,促進大同。
創業維艱,緬懷諸先烈,守成不易,莫徒務近功。
同心同德,貫徹始終,青天白日滿地紅。
同心同德,貫徹始終,青天白日滿地紅。
曾蘇元(1896—1960)名憲悅,今廣漢新華鎮人。1913年加入國民黨軍隊,歷任連長、團長、旅長、副師長、副軍長、軍長、兵團副司令等職。曾在兼任綿竹知事時,倡導建公園、擴街道、修馬路。大旱之年預征糧稅、擴充軍備。鎮壓過1928年“七四”農民起義。1933年奉命到通江、南江、巴中地區與紅軍作戰,在黃土埡被紅軍打得全軍覆沒。1940年在湖北鐘祥縣購置田地千余畝安置老弱殘兵。1941年在廣漢創辦力生中學和曾后小學。1949年12月21日,在共產黨人策動下,率部在什邡起義。1950年入華東軍政大學學習,旋調華東軍區干部管理部。以后歷任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政協江蘇省委員會駐會委員、江蘇省林業廳廳長、民革江蘇省籌委會常委、江蘇省農林廳副廳長及民革江蘇省常委等職。其間,1957年曾列席最高國務會。1960年8月因癌癥逝于北京。 覃子豪又名天才、覃基,1912年出生于廣漢縣城西街。在廣漢中學讀書時,便喜愛詩歌。1932年考入北京中法大學孔德學院,與同學朱顏等成立詩社,研讀法國浪漫詩人雨果等的作品,合出詩集《剪影集》。1934年,覃參加中共黨員夏奇峰、蔣代茲組織的讀書會,開始閱讀高爾基等的作品。1935年到日本東京帝國大學讀書,參加中國詩歌作者協會。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返國,投入抗日宣傳活動。先后主編《掃蕩簡報》、《前線日報》副刊、《新時代》周刊,創辦《東方周報》、《太平洋日報》等,并創作出版《自由的旗》、《永安劫后》等詩集,宣傳抗日。抗戰勝利后,覃在上海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47年,覃子豪去臺灣。先后擔任臺灣省物資調節委員會專員、糧食局督導員、文壇函授學校教授、文藝創作委副主任,并當選為青年寫作協會理事兼該會詩歌研究委員會主任。1951年主編《新詩周刊》。后與鐘鼎文等創建蘭星詩社,編印《蘭星》詩刊。先后創作、翻譯出版《海洋詩抄》、《瓶之存在》、《論現代詩》、《法蘭西詩集》等詩集、詩論。其詩作對臺灣和東南亞現代詩有過極大影響,被譽為臺灣詩壇三老之一,與紀弦、鐘鼎文齊名。1963年10月10日,覃子豪病逝,臺灣文藝界為他出版《覃子豪全集》。馮灌父 名驤,別號平園,1884年出生于今廣漢萬福鎮。1912年考入北洋陸軍講武堂,畢業后,任熱河都統署軍士教導訓練所教育長。1921—1949年,歷任四川陸軍第二軍參議、云陽縣知事、四川邊防軍第六混成旅行營參謀長、川鄂邊區綏靖公署少將參軍、南溪和奉節兩縣儲運處處長、長壽縣稅捐處長等職。
50—60年代,馮曾任四川省文史館研究員和省第二、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成都市政協一至五屆委員、成都市美術社圖畫組組長等職,并為全國美術協會及西南美術協會會員。
馮灌父自幼酷愛書畫,山水、人物、花鳥等國畫作品皆精,張大千曾說:“煙云烘染,人物線條,自愧不如灌父。”馮工書法,尤善擘窠大字,如重慶“朝天門”橫額。成都市政府、武侯祠、杜甫草堂、江油李白紀念館、眉山三蘇祠、廣漢市政協均收藏有馮的墨跡。北京人民大會堂落成后,馮應邀繪《天彭丹景》大型國畫一軸,裝飾于四川廳內。
1969年4月24日,馮灌父因病逝世。1984年11月,省人民政府文史館及參事室舉辦首屆書畫展覽,展出有馮的山水、人物、花鳥等國畫遺作,其中《夔門瞿塘峽》及扇面人物尤引人注目。
陳道斌
國家一級編劇,著名軍旅詞作家,文藝活動策劃人及撰稿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州軍區戰士文工團創作員。原籍廣漢縣小漢鎮。曾就讀于廣漢縣小漢鎮中學。1995年南下廣州發展,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州軍區戰士歌舞團特招入伍,擔任創作員。畢業于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影視文學專業(本科)。現為中國作家協會、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青聯委員、廣東省僑青委常委、廣州市青聯委員。
由于在藝術創作上成績突出,曾被廣州軍區授予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六次。第九屆廣東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第十屆廣州十佳青年榮譽獲得者;廣東新世紀之星稱號獲得者。
主要作品有:歌舞劇《好兵李向群》(與趙大鳴合作)、音樂劇《天使》、大型交響音畫《神圣——慶祝香港回歸祖國10周年》、《使命——慶祝澳門回歸祖國10周年》等。
歌曲《情系人民》(湯燦唱)、《人民心疼你》(吳品醇唱)、《愛的月光》(湯燦唱)、《你說那一天你要來》(張也唱)、《康定情緣》(鳳凰傳奇唱)、《吉祥如意》(鳳凰傳奇唱)、《夢中的卓瑪》(劉和剛唱)、《兵馬俑》(李倩唱)、《孔雀》(姚貝娜唱)、《臺北探雨》(廖昌永唱)、《書香中華》(廖昌永唱)、《中國創造》(廖昌永唱)、《牡丹亭》(陳明華唱)、《長安月》(常安、劉罡唱)、《你從春風中走來》(湯燦唱)、《東方家園》(彭麗媛唱)、《祝福澳門》(宋祖英唱)、《想你的時候很浪漫》(錢琳唱)、《康橋別戀》(方瓊唱)、《絲路花雨》(黃華麗唱)、《思念中國》(諶蓉唱)、《新世紀艷陽天》(張燕唱)《因為有你》(祖海唱)等。
作品多次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音樂“金鐘獎”、全軍文藝匯演創作一等獎、上海亞洲音樂節創作大獎、香港CASH流行歌曲創作大獎等。作品多次在CCTV等國家重大晚會及春節聯歡晚會上演。
多次為國內著名歌唱家彭麗媛、宋祖英、廖昌永、戴玉強、魏松、譚晶、閆維文、莫華倫、郁鈞劍、殷秀梅、張也、方瓊、王邵玫、劉維維、崔崢嶸、楊學進、孫麗英、黃華麗、湯燦、張燕、陳思思、陳笠笠、吳娜、諶蓉、祖海、陳明、錢琳、姚貝娜、王燕、王瑩、王莉、王宏偉、王慶爽、王寶強、于乃久、于爽、李倩、李湘、劉和剛、劉罡、賈雙輝、白雪、常思思、愛樂團、鳳凰傳奇、絕妙男生組合、黑白男生組合、軍營民謠組合、黑鴨子組合、蝌蚪組合、嵐風組合等歌手創作歌曲。
出版有《大愛無疆——來自汶川抗震第一線的音樂報告》、《走進東方的夢》、《康定情緣》、《夢中的卓瑪》、《夢回月牙泉》、《東方家園》等多部個人作品專輯。
以及為家鄉三星堆創作的系列歌曲作品有:《向往三星堆》(常安唱)、《神奇的三星堆》(王泳浩唱)、《好一個三星堆》(張燕唱)等。為成都打造的系列形象歌曲有:《我走后的成都還在下雨嗎》(孫浩、郁鈞劍唱)、《成都往事》(馬薇唱)、《成都老家》(廖昌永唱)等。
近期創作的歌曲《因為有你》(祖海、湯燦、王麗達、常思思唱)作為2011年CCTV春節晚會上作為重要環節隆重推薦;歌曲《苦練精兵謀打贏》參加2011年軍委慰問駐京老干部迎春文藝演出;歌曲《平安頌》(柏文、阿魯阿卓唱)參加2011年首都政法委春節晚會。
莫 名
真名黃朝林,曾用筆名繼宏。三星堆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協散文學會會員,中國小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作協會員,四川省記協會員。華文出版社簽約作家,《華夏文藝報》簽約作家,《小作家選刊》簽約作家,晉江文學社專欄作家。曾出版作品《天使沒有翅膀》
2006年 獲“四川省優秀新聞工作者” 2007年2月 獲第二屆“作家杯”,最受歡迎圖書獎、優秀作家獎、語言文學獎三項大獎 2007年8月 纂書《山清水秀》獲中國北京國際書法比賽一等獎,被評為中國十佳書法家 2007年8月 參加二○○七屆“中國之畫”國畫組比賽,獲金獎,被評為“中國之畫”優秀國畫家2001年-2005年獲:首屆“愛萌杯”全國征文二等獎;第二屆“愛萌杯”全國征文三等獎和評審獎;第三屆“愛萌杯”全國征文二等獎;第四屆“愛萌杯”全國征文特等獎、評審獎及“愛萌金杯”獎 2008年4月 獲第三屆"中華文苑杯"金獎
2003年10月 加入華夏文苑,歷任理事會理事、秘書會秘書及副秘書長、執行委員會委員長 2005年1月 愛萌文化聘任為首席語言作家 2005年3月 簽約北文出版社 2006年 加入《中國教育報》,歷任數職 2006年入選《當代作家辭典》 2007年獲“作家博士”稱號 2008年8月與司馬浩淇成立一文文學社 2007年8月 簽約廣人出版社 2008年4月 加入搜狐讀書網成為駐站作家,開始接觸網絡文學 2008年6月 加入華文出版社 2007年3月 由于北文簽約作家莫名單方面毀約,北文出版社于2007年6月根據合約向成都中院提出控告,要求其賠償違約金人民幣30,541.52元并刊報道歉。2008年4月 成都中院做出一審判決:被告賠償原告違約金人民幣27,654.24元并刊報道歉。由于莫名未執行,2008年6月10日,成都高院做出終審判決:
1、維持原判:被告賠償原告違約金人民幣27,654.24元并刊報道歉。
2、另賠償原告精神損失費人民幣5,000.00元。
3、由于被告未執行刊報道歉,由高院強制執行,在各報刊登判決書。
4、一切審理費由被告承擔。 2008年4月-------8月 分別接受《中國教育報》中國少年報 新浪網 深圳新聞網 廣州日報 南方網人民網 南方周末 中新網 環球時報 華文報刊網 《作家報》《小作家報》采訪
出版文學作品四部,書畫作品不詳.在各報刊發表文章四十余篇,文字達一百二十萬.
2005年出版小說《成吉思汗》(北文出版社)2006年出版小說《他們》(廣西人民出版社) 2007年出版散文集《莫名:我是一只小小鳥》(作家出版社) 2007年出版小說《不想(上部)》(華文出版社) 2008年出版短篇小說問我(華文出版社)。劉光基 1963年11月生,原籍四川省廣漢市,高中學歷,現任四川蔬菜研究所所長、四川種都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光基先生先后獲得了“全國勞動模范”、“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科教興農標兵”、“中國十大杰出青年農民”、“全國農村科普先進工作者”、“四川省勞動模范”、“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等光榮稱號,2002年當選為四川省十屆人大代表,并多次受到胡錦濤、溫家寶、江澤民、朱镕基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劉光基1983年高考落榜,回到家鄉———四川省廣漢市興隆鄉種田。兄弟姐妹5人,和父母一起起早摸黑,仍不能擺脫貧困。他想,農民終年與泥土打交道,經濟狀況卻沒有多大起色,關鍵在于對農業科學技術和信息不了解。
他說服父母,種上了1畝半的西紅柿新品種。一遇到技術難題,他就上成都向專家求教。由于舍不得花1元5角的車費,他往往一大早就騎上自行車,趕50多公里的路到成都。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種的西紅柿上市后賣了個好價錢,純收入兩千多元。一起步就嘗到科學種田的甜頭,劉光基發展蔬菜種植的信心足了,四處拜師學藝,廣漢和成都的農業科研單位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一路走來坎坎坷坷。1988年11月,他賣掉部分口糧,湊夠錢到成都買回西紅柿新品種的種子,試種了8分地菜秧。臨近春節,他和妻子背著不滿周歲的孩子下了地滾打幾天,育出了20多萬株秧苗。然而一場大雪幾乎把秧苗全部凍死。全家人靠僅有的1元錢吃了一頓年夜飯。劉光基把失敗歸結為“拿來主義”執行得不夠堅決。省農科院、農牧廳,德陽市蔬菜辦,凡是周邊跟蔬菜沾邊的單位,他都跑了個遍。他還以農業科技報刊上的作者署名為線索,登門求教。宗教場所 現有開放宗教活動場所15處,分屬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四大教派,其中:佛教11處,道教2處,基督教1處,天主教1處,教職人員70余人,篤信宗教的群眾近人。佛教代表場所龍居寺是唐代禪宗馬祖道一禪師所建,完整保存有明代壁畫殿,系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道教場所老君觀所在地是清朝著名書法家張懷泗的故居,保存有完整的清朝建筑群;基督教堂作為四川省基督教培訓中心,是川內一流教堂。
佛教場所每年有4次大型活動:農歷臘月除夕夜、正月初一春節活動,農歷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的三次觀音會;道教有大型活動2次:農歷正月初一春節活動,農歷二月十五的老君會;基督教有復活節、圣誕節等慶祝活動;天主教有復活節、圣神降臨日、圣母升天日、圣誕節等慶祝活動。城市公交線路 1路: 火車站←→體育公園 當前運行:火車站←→東門車站
序號所在路段站點名稱站臺形式站點連接1西湖路(站內)火車站港灣式火車站←→工商局2西湖路(西一段)工商局普通站臺工商局←→湖南路口3東西大街(西一段)湖南路口站牌湖南路口←→廣漢賓館4東西大街(東一段)廣漢賓館站牌廣漢賓館←→電信大樓5東西大街(東二段)電信大樓站牌電信大樓←→東門車站6東西大街(東二段)東門車站站牌東門車站←→待定7東西大街(東三段)世紀綠洲待定待建8鎮江路體育公園待定待建運行車輛數:3輛 運行里程:5公里,時間: 夏季: 夏季:7:00—18:30 間隔時間:每10~15分鐘一班冬季: 冬季:7:30—18:00 間隔時間:每10~15分鐘一班廣漢市公交車運行線路.站點.時刻明細表
2路:達圣←→城際列車站當前運行:迎賓廣場←→社保局
序 號所在路段站點名稱站臺形式站點連接1向新路達圣、 漢舟電氣、中昊待定待建2高雄路馬牧小區、成都劍橋、浪度待定待建3中山大道(南段)迎賓廣場港灣式迎賓廣場←→蜀中制藥4中山大道(南段)蜀中制藥普通站臺蜀中制藥←→開發區管委會5中山大道(南段)開發區管委會普通站臺開發區管委會←→雒城一號6中山大道(南段)雒城一號普通站臺雒城一號←→宏華石油7中山大道(南段)宏華石油普通站臺宏華石油←→鉆采院8中山大道(南段)鉆采院普通站臺鉆采院←→帝景國際9中山大道(北段)帝景國際(臨時客運中心)普通站臺帝景國際←→西園大酒店10中山大道(北段)西園大酒店普通站臺西園大酒店←→房湖公園11中山大道(北段)房湖公園普通站臺房湖公園←→桂花商場12中山大道(北段)桂花商場站牌桂花商場←→四川化建13中山大道(北段)四川化建普通站臺四川化建←→中山商場14中山大道(北段)中山商場站牌中山商場←→廣漢中學15中山大道(北段)廣漢中學普通站臺廣漢中學←→中山小區16中山大道(北段)中山小區普通站臺中山小區←→金雁廣場17長沙路(東段)金雁廣場普通站臺金雁廣場←→南北大街路口18長沙路(東段)南北大街路口站牌南北大街路口←→金雁橋頭19長沙路金雁橋頭普通站臺金雁橋頭←→國稅局20北海路國稅局普通站臺國稅局←→金雁湖公園21北京路金雁湖公園普通站臺金雁湖公園←→怡景小區22保定路怡景小區普通站臺怡景小區←→張任墓公園23揚州路張任墓公園普通站臺張任墓公園←→社保局24天津路社保局普通站臺社保局←→城際列車站25大同路城際列車站綜合客運站待建廣漢市公交車運行線路.站點.時刻明細表
3路:民航二分院←→城際列車站 當前運行:民航二分院←→桅桿村
序 號所在路段站點名稱站臺形式站點連接1航空大道(廣金路)民航二分院港灣式民航二分院←→飛行學院2航空大道(廣金路)飛行學院普通站臺飛行學院←→泰華藥廠3航空大道(南昌路)泰華藥廠普通站臺泰華藥廠←→景苑小區4航空大道(南昌路)景苑小區普通站臺景苑小區←→龍領半島5航空大道(南昌路)龍領半島普通站臺龍領半島←→南苑小區6航空大道(南昌路)南苑小區普通站臺南苑小區←→廣漢九小7九江路廣漢九小普通站臺廣漢九小←→時代廣場8九江路時代廣場普通站臺時代廣場←→房湖公園9中山大道(北段)房湖公園普通站臺房湖公園←→市政府10漢口路市政府普通站臺市政府←→人民醫院11漢口路人民醫院普通站臺人民醫院←→電信大樓12武昌路電信大樓站牌電信大樓←→街心花園13武昌路街心花園普通站臺街心花園←→二醫院14武昌路二醫院站牌二醫院←→金雁廣場15長沙路金雁廣場普通站臺金雁廣場←→金雁湖公園16北京路金雁湖公園普通站臺金雁湖公園←→怡景小區17保定路怡景小區普通站臺怡景小區←→金雁明珠18保定路金雁明珠普通站臺金雁明珠←→桅桿村19大同路桅桿村普通站臺桅桿村←→城際列車站20大同路城際列車站綜合客運站待建運行車輛數:5輛 運行里程:14公里,時間: 夏季: 夏季:7:00—18:30 間隔時間:每15~20分鐘一班冬季: 冬季:7:30—18:00 間隔時間:每15~20分鐘一班廣漢市公交車運行線路.站點.時刻明細表
5路:客運中心←→航天學院
序 號所在路段站點名稱站臺形式站點連接1成都路政務中心普通站臺政務中心←→帝景國際2中山大道(北段)帝景國際(臨時客運中心)普通站臺帝景國際←→西園大酒店3中山大道(北段)西園大酒店普通站臺西園大酒店←→成百大樓4西湖路(東段)成百大樓普通站臺成百大樓←→上品國際5西湖路(東段)上品國際普通站臺上品國際←→湖南路口6東西大街(西段)湖南路口站牌湖南路口←→證券交易所7湖南路證券交易所普通站臺證券交易所←→月明風清8瀏陽路(西段)月明風清普通站臺月明風清←→瀏陽茗苑9瀏陽路(西段)瀏陽茗苑普通站臺瀏陽茗苑←→成鐵公安校10濱河路成鐵公安校站牌成鐵公安校←→江南印象11濱河路江南印象普通站臺江南印象←→帝景灣12濱河路帝景灣站牌帝景灣←→航天學院13航天學院大道航天學院港灣式航天學院運行車輛數:2輛 運行里程:8公里,時間:夏季:7:30—18:30 間隔時間:每30~35分鐘一班冬季:7:30—18:00 間隔時間:每30~35分鐘一班廣漢市公交車運行線路.站點.時刻明細表
6路:客運中心←→三星堆博物館 `
序 號所在路段站點名稱站臺形式站點連接1成都路政務中心普通站臺政務中心←→帝景國際2中山大道(北段)帝景國際(臨時客運中心)普通站臺帝景國際←→西園大酒店3中山大道(北段)西園大酒店普通站臺西園大酒店←→房湖公園4中山大道(北段)房湖公園普通站臺房湖公園←→桂花商場5中山大道(北段)桂花商場站牌桂花商場←→四川化建6中山大道(北段)四川化建普通站臺四川化建←→中山商場7中山大道(北段)中山商場站牌中山商場←→廣漢中學8中山大道(北段)廣漢中學普通站臺廣漢中學←→中山小區9中山大道(北段)中山小區普通站臺中山小區←→自來水公司10長沙路(西段)自來水公司普通站臺自來水公司←→水韻蜀風11長沙路(西段)水韻蜀風普通站臺水韻蜀風←→成鐵公安校12濱河路成鐵公安校站牌成鐵公安校←→江南印象13濱河路江南印象普通站臺江南印象←→帝景灣14濱河路帝景灣站牌帝景灣←→圣芭芭拉15濱河路圣芭芭拉普通站臺圣芭芭拉←→瞿上園16濱河路瞿上園普通站臺瞿上園←→三星堆博物館17濱河路、九高路三星堆博物館港灣式三星堆博物館運行車輛數:3輛 運行里程:11.5公里,時間:夏季:7:00—18:30 間隔時間:每25~30分鐘一班冬季:7:30—18:00 間隔時間:每25~30分鐘一班廣漢市公交車運行線路.站點.時刻明細表
7路:火車站←→城際列車站 當前運行:火車站←→社保局
序 號所在路段站點名稱站臺形式站點連接1西湖路(站內)火車站港灣式火車站←→三運司2金龍魚大道三運司普通站臺三運司←→金龍集團3金龍魚大道金龍集團普通站臺金龍集團←→廣宇化工4東西大街(西段)廣宇化工普通站臺廣宇化工←→消防大隊5佛山路(西段)消防大隊普通站臺消防大隊←→汽車檢測站6佛山路(西段)汽車檢測站普通站臺汽車檢測站←→皇家花園7佛山路(西段)皇家花園普通站臺皇家花園←→雙益大廈8佛山路(西段)雙益大廈普通站臺雙益大廈←→西園大酒店9中山大道(北段)西園大酒店普通站臺西園大酒店←→時代廣場10九江路時代廣場普通站臺時代廣場←→廣漢九小11九江路廣漢九小普通站臺廣漢九小←→金領社區12南北大街(南段)金領社區普通站臺金領社區←→育松園13南北大街(南段)育松園普通站臺育松園←→中醫院14南北大街(南段)中醫院站牌中醫院←→廣漢六中15書院街廣漢六中站牌廣漢六中←→東門車站16書院街東門車站站牌東門車站←→金雁橋頭17蘇州路金雁橋頭普通站臺金雁橋頭←→國稅局18北海路國稅局普通站臺國稅局←→金雁湖公園19北京路金雁湖公園普通站臺金雁湖公園←→社保局20天津路社保局普通站臺社保局21大同路城際列車站綜合客運站待建注: 北海路、 北京路為臨時通行路線,待澳門路完成建設投入使用后,將調整運行至城際列車站。
關鍵詞:廣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