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嘉善
嘉善翻譯案例---語通全球翻譯公司
嘉善縣為中國浙江省下轄縣|縣份,隸屬嘉興市|嘉興地級市管轄。嘉善縣經濟較為發達,為全國最具實力的縣級行政區|縣市之一,其綜合競爭能力中國百強縣#縣域經濟論壇評價|2010年位居浙江省縣(市)的第十五位,全國百強縣(市)的第四十五位,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量275.37億元(人民幣匯率|折合43.38億美元)《嘉善縣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全市轄域面積為506平方公里,人口為38萬人。嘉善地處江蘇省|江浙上海市|滬三省市交匯處,東鄰上海市80公里、西距杭州市95公里、北靠蘇州市90公里。縣政府駐魏塘鎮嘉善大道。
行政區劃== 2008年,下轄11個鎮,11個社區、16個居民區、164個行政村: *鎮:魏塘鎮、惠民鎮、干窯鎮、西塘鎮、洪溪鎮、天凝鎮、楊廟鎮、陶莊鎮、丁柵鎮、姚莊鎮、大云鎮。 2009年7月,調整為3個街道辦事處|街道、6個鎮。嘉善調整部分鎮行政區劃 著力推動科學發展,嘉善縣人民政府網站,2009-07-03,于2009年7月6日查閱: *街道:魏塘街道、羅星街道、惠民街道 *鎮:陶莊鎮、天凝鎮、西塘鎮 (嘉善縣)|西塘鎮、干窯鎮、大云鎮、姚莊鎮 ==歷史沿革== 嘉善縣歷史悠久,從境內大往圩、獨圩、張安村等文化遺址出土的文物證實,早在6000多年前的馬家浜文化時期已有先人定居于此民在沼澤開田,種植水稻和飼養牲畜。明宣德四年(1429)三月,巡撫、大理寺卿胡概巡視江南后,以地廣賦繁奏請劃增縣,翌年三月二十八日敕分嘉興縣東北境之遷善、永安、奉賢三個完整鄉和胥山、思賢、麟瑞三鄉之部分置嘉善縣,定治魏塘,隸嘉興府。“因舊有遷善六鄉俗尚敦龐,少犯憲辟,故曰嘉善”。清循明制。 民國元年(1912)廢府,嘉善屬錢塘道。民國16年道廢,直屬省轄。民國21年全省設12個縣政督察區,嘉善屬第二縣政督察區,次年改稱第二區。民國26年11月被日軍侵占。民國28年成立浙西行署,次年改為第十區,嘉善隸屬浙西行署第十行政督察區。民國37年4月,屬第一行政督察區管轄。1949年5月11日嘉善解放,隸屬浙江省第一專員公署,11月改屬嘉興專署。1958年11月21日嘉善縣建制撤銷,并入嘉興縣。1961年4月9日恢復縣置。1983年8月,實行市轄縣制,嘉善縣隸屬嘉興市。
嘉善阻擊戰是抗戰期間浙江規模最大最激烈的戰斗,在浙江抗戰史上寫下了輝煌而悲壯的一頁。淞滬會戰中,1937年11月5日凌晨,日軍在杭州灣金山衛一帶登陸。接著兵分兩路,第6師團和第5師團一部撲向奉賢、松江、青浦等, 第18師團在登陸后沿滬杭鐵路西進,企圖切斷蘇嘉鐵路并從嘉興、湖州一線進擊南京。但是,在滬杭咽喉地帶杭嘉湖平原的嘉善大地上,前進的日軍遇到了一道無法逾越的“城墻”。以湘西鳳凰縣籍官兵為主組成的國民革命軍第128師官兵以英勇無敵的氣慨,與擁有飛機大炮的日軍18師團激戰7晝夜,打退了敵人無數次進攻,筑就了一道“血肉長城“,予敵以重創。嘉善阻擊戰作為淞滬會戰的外圍戰,它牽制了日軍的進攻兵力;作為大撤退時的阻擊戰,嘉善之戰掩護了中方部隊的后撤,而且嘉善阻擊戰的戰績和堅守的時間,創下了淞滬會戰的阻擊戰之最。
關鍵詞:嘉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