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翻譯公司
發布時間:2013-05-25
相關詞:臨汾 位于山西省西南部,黃河中游,汾水之濱,北緯35.23-36.57,東緯110.22-112.34之間。中部是遼闊富饒的盆地。 稱為華夏第一都堯都,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汾河谷地,東倚太行山與長治、晉城兩市相連,西北沿呂梁山與呂梁地區毗鄰,西隔黃河與陜西相望,北以韓信嶺為界與晉中地區相隔,南與運城地區接壤。汾河自北向南貫穿全境,沿河形成了臨汾盆地。呂梁山延伸臨汾的部分叫姑射山,而屹立在臨汾西面的山峰叫平水,又叫晉水。古代的臨汾城位于現在的金殿鎮一帶,因城池建筑于平水之陽而得名平陽,有“堯都平陽”之說,又因城如臥牛,亦稱臥牛城。臨汾市歷史悠久,古代,曾在這里先后設置平陽郡、平陽縣、平河縣。隋代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名為臨汾縣,現在為臨汾市。地理座標為北緯35°23′──36°57′、東經110°22′──112°34′,全地區轄3市14個縣。總面積20280平方公里,管轄3市14縣,人口358萬,城市人口20多萬。 臨汾地區自然條件復雜多樣,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形成豐富多彩的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該區境內多山,有雄偉高峻的山峰 ,標灌眾生的山地,清澈奔涌的泉水,稀有珍貴的動植物。“仙洞溝”以其雄偉險秀、寂靜隱蔽而著稱。“壺口瀑布”是世界第一大“黃瀑”。聽之若雷庭之鳴,望之如虹霓之射,現已被稱為國家級旅游風景名勝之一。“龍”子祠泉和霍泉“因群泉匯集,由青石雕刻的龍口吐出而得名。該區古遺址、古建筑、雕塑、民居多,觀賞價值高。廣勝寺、候馬晉國遺址、丁樹遺址作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享譽華夏。千佛庵、東岳廟、堯廟宮、洪洞古大槐樹、丁村明清民居、明代監獄(蘇三監獄)等十余處景點建筑精美,景色宜人風格獨特。“花果城”作為臨汾市(地區行署所在地)的象征,越來越受到中外游人的青睞。
關鍵詞:臨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