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臨湘
臨湘翻譯案例---語通全球翻譯公司
臨湘市,位于中國湖南省的東北角,東、北兩面毗鄰湖北省,隸屬于地級市|地級岳陽市。
五代994年設王朝場,宋994年置王朝縣,至道二年(996年)旋改名為臨湘縣,縣治設于長江之濱的陸城鎮,1930年縣治由陸城遷長安鎮。1992年9月1日撤縣設市,以原臨湘縣轄域為臨湘市區域。根據60年代以后的行政區域調整,原屬臨湘縣的陸城、云溪等鎮被劃分為岳陽市云溪區。
臨湘地處長江中游南岸。全市地形東部以丘陵為主,西部則屬于洞庭湖平原。年平均氣溫16℃,降水量1469毫米。 由于明清以來,江西移民的大量遷入,臨湘方言被劃分為贛語大通片,從北向南,臨湘話依次被分為路北、路中、路南三種風格《臨湘市志》1995年版本,另:清代以來,由于湖北沔陽(今仙桃)地區移民大量匯入,路北方言受到西南官話沖擊。其中江南鎮、黃蓋湖鎮基本為江北移民,流行西南官話,與長江對岸的湖北洪湖話一致;1949年以后,沿江地區有大量來自益陽等湖南省內地區的農墾移民《臨湘市志》1995年版本。由于移民構成,臨湘兼有湖湘文化、贛文化、荊楚文化的特色交融。 以地勢條件的不同,臨湘人的性格與方言一樣形成了漸變局面,路北路中處于行政中心,地處茶馬古道,經濟較為發達,自古尚文,聶市人張尚陽為了讀書,赴京拜魯中道為師,后與宋仁宗升平公主結為伉儷,為岳州第一駙馬,云溪(今岳陽云溪區)人劉璈是著名湘軍文官,輔佐左宗棠收復新疆有功,被選為臺灣兵備道;路南因地處山區,民風稍悍,自古尚武,桃林人方興是南宋著名抗元將領,而清末臨湘的幾次農民起義,如桃林李家村太平軍起義(1852年)、橫鋪老屋盧廉坡起義(1862年)也均發生在路南《臨湘市志》1995年版本。 因地處中部山區,自古資源豐富且自給自足,移民心理上又渴求安定,因而形成了臨湘人多善少惡,重于禮而輕于浮的保守、淳樸性格。典型的事例即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清廷曾擬建埠于陸城新港。當時縣境風氣閉塞,士民集會反對,并請鄉紳吳獬(清末湖湘學派著名人士,桃林人)赴鄂遏見張之洞,請求建埠他處,遂該在城陵磯建埠,這使得近代臨湘失去了一次經濟進步的機會。
關鍵詞:臨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