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醴陵
醴陵翻譯案例---語通全球翻譯公司
醴陵市位于中國湖南省東部,湘江支流淥水中游,羅霄山脈北段西沿,東界江西省萍鄉市,北連瀏陽市,南接攸縣,且緊鄰長株潭金三角經濟區。簡稱醴。因盛產瓷器,故有瓷城之稱。醴陵又是花炮祖師李畋的故里,盛產煙花爆竹,有“花炮之鄉”之稱。
秦屬臨湘縣地。西漢劉邦分封醴陵侯,以此地某陵墓旁有井,井水甘甜似醴(甜酒)而命名。東漢置醴陵縣。隋初省入長沙縣。唐武德四年(621年)分長沙縣復置醴陵縣。元代曾升為醴陵州,明初廢州復縣。1949年后長期歸屬湘潭專區。1959年,析淥口鎮、南陽橋鄉、白關鎮、洲坪鄉、仙井鄉、姚家壩鄉等地入株洲。1985年5月24日,國務院批準(國函198576號)撤銷醴陵縣,設立醴陵市(縣級),以原醴陵縣的行政區域為醴陵市的行政區域。8月15日掛牌成立。目前隸屬于地級株洲市。
醴陵市位于湖南東部,羅宵山脈北段西沿,湘江支流淥水流域。地貌以山地、丘陵和崗地為主,平原占16%,水域占5%。境內江河交織,均屬湘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淥水、昭陵河和澗江,水利資源蘊藏量為87462千瓦,地下水量16.3億立方米。市內共有大中小型水庫193座。 市境屬中亞熱帶東南季風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8℃左右,無霜期305-279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588-1321小時,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至1600毫米之間。 *目前已發現的礦種有鈾、金、銀、鐵、錳、鉛、鋅、煤、石灰石、瓷泥等23種,礦產地117處,其中大型礦床1處,中型礦床6處。 *土壤成分以板頁巖為主,占47.8%;次為紅色粘土,占20.7%。植物資源豐富,具備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林木生長的良好自然條件。瓷土、陶土、耐火泥、石灰石、沙石等非金屬礦產和鉛、鋅等金屬礦產蘊藏豐富。 步獎2項、“星火計劃”獎1項,申請專利33項,增長57%。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初等教育進一步普及,教育質量得到提高。文化、廣播電視、衛生、體育事業繼續發展。
醴陵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名勝古跡甚多。李立三、左權、耿飚、宋時輪等老一輩革命家及程潛、陳明仁等愛國將領,著名生物學家湯飛凡和彭道儒等一批有影響的科學家、知名人士都生長在醴陵這塊熱土上;農民瞿永壽被聯合國授予“國際杰出稻農”稱號。境內有風景名勝115處,其中,奇峰15處,洞穴22處,奇石30處,泉井48處。主要古建筑有賀家橋的云巖寺、市郊的清興寺、東門上的文廟、城東的梯云閣、王坊鄉的平山寺、西山的淥江書院和宋名臣寺、市郊馬背嶺的起元塔、姜灣對岸淥水河畔的財源塔和東堡鄉的袁氏貞節牌坊。豐富的人文景觀,為發展醴陵旅游事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旅游概況 醴陵,位于湖南東部,東傍羅霄山脈,西連株洲,南及攸縣,北望長沙,緊鄰長株潭金三角經濟區??偯娣e2157平方公里,人口104萬。歷經兩千多年的滄桑歲月,勤勞智慧的醴陵人創造出了輝煌燦爛的文明成果,向世人展現出歷史悠久、產業獨特、人文厚重、環境優美、交通便捷的卓然氣質。
關鍵詞:醴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