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推動翻譯行業科學發展(一)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指出,“我們必須堅持以更廣闊的視野,……,把握好在全球經濟分工中的新定位,積極創造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在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歷程中,在中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的進程中,翻譯行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出色的翻譯是中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的一種優勢,是促進國際間經濟文化交流順利開展的有效載體。目前,翻譯市場需求巨大,翻譯公司數目眾多,卻面臨著標準化、專業化、有序化發展的瓶頸。以胡錦濤總書記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動翻譯行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已成為開拓翻譯行業和諧美好前景的當務之急。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筆者結合多年翻譯行業的從業經驗和管理經驗,將科學發展觀作為應對挑戰、解決問題的指導思想,針對翻譯行業的現狀提出如下意見與建議。
一、堅持以人為本,培養翻譯行業的專業人才
科學發展觀指出,“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各行各業的發展,人才最為關鍵。傳統翻譯理論認為,翻譯人員僅發揮溝通的作用,對所翻譯內容有基本的知識了解即可。然而在當前知識爆炸的時代,國際交流日益頻繁,國際合作日益緊密,翻譯內容呈現出專業化的特點,某一領域下會延伸出很多細分的專業。面對非常專業的國際交流合作項目,單純外語專業出身的翻譯人員憑借所積累的通用知識和查閱字典往往會感到捉襟見肘,難以順利、高質量地完成翻譯任務。
展望未來,培養專業領域的翻譯人員,推進翻譯行業的專業化發展,已成為必然的趨勢。翻譯專業人才至少應具備以下兩個方面的能力:1、熟練的中外雙語能力,2、在原語和目標語環境下,精通專業領域知識。從事某一專業領域的翻譯工作時,簡單的翻譯技巧已無法發揮作用,真正需要的是翻譯人員根據目標語的特點對原語文本進行內容與格式的整體轉換。故而,不論是口譯人員,抑或筆譯人員,都應強化自身的專業知識。根據個人興趣、愛好、知識背景和市場需求,選定一兩個專業領域,用雙語廣泛閱讀所選領域的各類文獻,包括基礎教材、行業報刊、企業介紹材料、前沿理論信息等,對比、熟悉、牢記同一概念在兩種語言下的表達,建立自己的語言材料庫。在此,需特別強調的是,對比是基于概念的對等,而非單詞。概念可能是一個詞、一個短語、一個句子、一個段落。只有通過概念的對比研究,超越以單詞為基礎的翻譯,譯文才能更加貼近目標語讀者的習慣,翻譯的成果才能更顯專業性。
與此同時,翻譯理論研究人員也需要把研究重點轉向翻譯專業化的研究,開發實用的專業語言材料庫。培養專業化的翻譯人才有利于提升翻譯行業的整體素質,提升客戶對翻譯行業的信任度,推進翻譯行業又好又快發展。
除了加強翻譯人員專業素質的培養,還應加強對翻譯人員生存狀態的關注,減少翻譯企業惡性競爭對翻譯人員造成的不利影響。
關鍵詞:推動翻譯行業科學發展(一)